住朋网 住朋网 住朋网

七日内三城楼市政策收紧 专家预计房地产市场持续分化

来源:证券日报 反馈/举报 2020年07月10日

  7月份仅过去一周时间,包括杭州、东莞、宁波在内的三个热点城市就先后迎来楼市调控政策收紧。而从这三个城市上半年的房价表现来看,涨幅均较为明显。

  **统计局公布的**房价指数显示,今年5月份,杭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5.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2.7%;宁波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4%,同比上涨6.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8.2%。

  由于**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中并未包括东莞,故结合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来看,自2020年4月份以来,宁波涉宅用地的成交建筑面积和成交楼面价均呈攀升态势,特别是在6月份其成交楼面价更是攀升至11542元/平方米,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夏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看,随着疫情形势的进一步好转,购房需求回暖,上述城市在二季度的楼市整体修复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冒尖”态势,并且其交易量的回升已反映到房价的较快增长上,这明显与当前的“房住不炒”定位以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楼市调控总基调不相符。所以,这也是近期各地政策及时作出针对性反应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7月2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杭州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明确高层次人才家庭在杭州只能享受一次优先购房资格,并且自房屋网签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除此之外,还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新建商品住房,应对“无房家庭”给予倾斜,提供一定比例的房源保障;同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的通知》指出,针对近期区域商品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价涨幅较大等实际问题,分别从加快在建商品住房入市销售,加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导,加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监管,尤其是加大力度打击捂盘惜售行为、严格规范商品住房认购行为等方面作出详细规范。

  随后,宁波也于7月6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持和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并从保持土地市场平稳、调整限购区域范围、强化金融政策监管、保障自住住房需求以及强化市场销售管理等方面提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十条”新政。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比此前杭州、东莞的加码新政,此次宁波出台的调控政策范围覆盖*广,不仅涵盖楼市,还涉及土地市场,且政策加码力度也相对较大,包括限购升级、严控地价等诸多方面。

  比如针对房企投资,宁波表示会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强化精准供地,保证住宅用地市场平稳有序。同时,从严核定新出让地块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调整住宅用地出让竞价规则,严格控制楼面地价;而针对购房者,则“有收有放”,呈现出打击炒房投机、保障刚需自住的特征。即一方面调整限购区域范围,另一方面又兼顾了自住购房的需求。

  在杨科伟看来,宁波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与其说是“打压”,不如说是规范来的更合理,因为其本质上还是贯彻了“房住不炒”定位,牢牢抓住“稳”字当头这一总基调不放松,从增加供应(包括土地、楼盘)、保障刚需、抑制炒房(投机投资行为)、稳定预期等方面,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整体上看,房地产市场持续分化,在部分二三线城市成交同比跌幅依旧较大的客观情况下,预计后续地方楼市政策大概率仍为适度宽松态势,对于一些楼市过热的城市来说,不排除会继续迎来政策上的收紧,但预计不会出现大面积收紧的情况。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 意向楼盘:

  • 姓名:

  • 手机号:

提交意向登记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俊兰
    点击加载更多
    住朋网提示您

    您还未登录,请先去登录后再发表点评

    预约看房

    手机号
    姓名
    资讯点评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信等,请使用浏览器、微信、QQ的分享功能进行分享,您也可以复制以下链接进行分享。
    收藏
    在线咨询 0
    长按识别二维码
    0771-96355

    北海住朋网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

    电脑端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反馈/举报

    申明:楼盘信息由开发商提供,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请谨慎核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10597

    桂ICP备:桂B2-20050072-1

    桂公网安备:45010302000021

    举报电话:0771-96355 | 举报邮箱:zpgy@zp365.com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南宁市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