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朋网 住朋网 住朋网

多家银行涉房信贷违规被处罚 “假按揭”成严打重点

来源:证券日报 反馈/举报 2021年04月27日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对银行业违法违规现象依然保持高压监管态势。《证券日报》记者对相关信息梳理后发现,从处罚案由来看,除了违规发放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外,“假按揭”等违规现象仍然突出。

  “假按揭”乱象难禁

  有两大主因

  近期,监管部门对部分银行分支机构违规发放虚假按揭贷款的举动开出了罚单。其中,长安银行西安曲江新区支行被陕西银保监局罚款40万元,江西银行九江分行被九江银保监分局罚款75万元,云南文山市农村商业银行被文山监管分局罚款95万元。

  “假按揭”是指开发商为套现,将手中存量住房以虚构的买房人名字购买,从银行套取购房贷款。由于“假按揭”对银行按揭业务危害巨大,因此,监管机构对银行涉及“假按揭”方面的违规行为均采取从重处理,除了对涉事银行开出罚单外,也对相关工作人员处以“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处罚。

  早在2019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明文规定,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等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融资。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融资阀门在持续收紧。去年年底,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分五档设定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

  “银行收紧房地产贷款,导致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堵,这是‘假按揭’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银行违规发放虚假按揭贷款,为何屡禁不止?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分析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贷供给端审查力度和动力不足。近年来,实体经济增速下行,实体经济项目收益前景不如房地产市场,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银行并不担心房企的后续还款能力。二是信贷需求端对房地产市场的前景继续看好,投资房地产的动力不减。

  违规“输血”楼市

  仍是监管重点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屡次强调,严防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从今年开具的罚单情况来看,涉房贷款依然是处罚重点。从处罚案由来看,被处罚较多的违规行为有违规发放商品房贷款、信贷资金直接或变相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被挪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以及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终被挪用于购房等,还有一些银行给未竣工验收、未封顶住房的购房人发放按揭贷款等情况。

  今年以来,监管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打击力度不断升级。3月份,银保监会、住建部、央行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同时,多地开始全面排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收回一些违规贷款并对相关机构进行处罚,处罚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相关罚单数量明显大增。

  其中,3月份中国银保监会温州监管分局对相关银行分支机构开出的罚单里,有3张罚单事由均指向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违规行为,其中部分罚单罚没金额超过百万元。例如,某农商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地产市场等行为,被罚款185万元,违规的工作人员同时受到警告并罚款5万元。

  谈及金融机构未来管控的重点范围,陶金表示,除了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提升监管能力、编织更细密的监管网络外,更多还是需要依靠银行业监管体系,引导每家银行严格落实贷前、贷中和贷后的账户和资金风险管理,并对银行违规行为予以更大力度的处罚,以提高违规成本。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 意向楼盘:

  • 姓名:

  • 手机号:

提交意向登记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俊兰
    点击加载更多
    住朋网提示您

    您还未登录,请先去登录后再发表点评

    预约看房

    手机号
    姓名
    资讯点评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信等,请使用浏览器、微信、QQ的分享功能进行分享,您也可以复制以下链接进行分享。
    收藏
    在线咨询 0
    长按识别二维码
    0771-96355

    北海住朋网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

    电脑端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反馈/举报

    申明:楼盘信息由开发商提供,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请谨慎核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10597

    桂ICP备:桂B2-20050072-1

    桂公网安备:45010302000021

    举报电话:0771-96355 | 举报邮箱:zpgy@zp365.com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南宁市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